全面解讀全球6大銀行卡組織!

一、維薩(VISA)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信用卡國際組織。VISA是一個開放的銀行卡組織,由200多個國家的22000多家會員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參與的非股份、非營利的國際性組織。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的不少銀行發行銀行卡,但由于各家銀行分散經營.發卡數量有限,業務收人難抵成本開支,加上零咨商店不愿意接受多家銀行提供的信用卡,使不少中小銀行的信用卡業務難以為繼。美洲銀行在1966年成立了專營信用卡業務的“美洲銀行卡公司”,吸收了美國多家中小銀行加盟聯營。為了擴大美洲銀行卡的勢力范圍,美洲銀行卡公司在立足于美國市場的基礎上,開始向國際市場進軍。20世紀70年代,美洲銀行卡公司與一些西方國家的商業銀行開展業務合作,勢力范圍迅速擴展到國際領域。1974年,在美洲銀行信用卡公司的基礎上成立了“國際信用卡服務公司(IBAN-CO)”,同年采用“VISA”作為該組織的標志,VISA國際組織正式成立。發展至今日,它的全球電子支付網絡(VISA Net)是世界上覆蓋面最廣、功能最強和最先進的消費支付處理系統,全世界有超過2000萬家特約商戶接受VISA卡,還有84萬多臺ATM遍布世界各地。作為一個非營利性的會員組織,VISA的資金來自兩個渠道:會員根據信用卡消費額每季度支付的服務費;會員向VISA國際組織交付的VISA通信網絡(VISA Net)的使用費。VISA國際組織通過提供以下服務滿足會員的需要:管理VISA擁有的商標使用和會員之間交易的規章和規則;為人會會員在工業和市場事務領域提供通信和支持服務;風險控制和授權服務;清分和結算服務;等等。

VISA國際組織并不直接向持卡人發卡,也不與特約商戶直接發生業務關系,而是為會員提供一個經營框架,在框架范圍內,會員可根據既定的章程和規則向持卡人和特約商戶提供在全球范圍內的VISA產品與服務項目,自行決定經營模式、經營規則及收費標準,意在激發會員的竟爭愈識和市場開拓能力。有兩種會員角色可供選擇:一是發卡行,二是收單行。①發卡行。向客戶發行VISA信用卡的會員即發卡行,其客戶為持卡人。發卡行和持卡人根據雙方簽署的合同協議作為維持業務關系的契約文件.發卡行負責向持卡人發卡、發送對賬單、收軟、提供解決爭議的服務及其他可供選擇的服務。發卡行可從與持卡人協議中規定的持卡人的各種費用、會員費和年費(如有)、財務性費用、滯納金(如有)、交換回傭和國際交易中的貨幣兌換費等項目中獲取收人。②收單行。與信用卡特約商戶建立合同關系,使特約商戶根據合同關系VISA卡持卡人憑卡購物、消費及支付費用的會員即成為收單行。收單行向特約商戶提供的服務包括:擬定合同協議條款,其中規定商戶為接受信用卡而需支付的費用和收費標準;授權服務;將交易明細傳送給VISA國際組織;向商戶償付交易款項。收單行獲取的收人來自商戶折扣費和商戶服務費,通常按照商戶以VISA支付的交易銷售總額的百分比計算。

二、萬事達(MasterCard)


富蘭克林國民銀行在1966年聯合16家銀行成立銀行同業信用卡協會Interbank Card Association,并在1976年更名為MasterCard國際組織,迄今為止,萬事達擁有分布于世界各地的1500萬個特約商戶和現鈔提獻地點。MasterCard是VISA的戰略合作伙伴,也是一個開放的銀行卡組織,本身并不發卡.而是由其會員銀行發行帶有 MasterCard標志的銀行卡,它們的組織結構、運作機理非常相似。

它們通過商戶網絡、結算清算交易資源的共享,解決了中小發卡機構自行投資建設網絡成本高、效率低和效益差的問題,并且吸引了大量中、小銀行發卡,提高了對兩大組織數據轉接和授權處理能力的利用率,獲得了顯著的規模經濟效益,進而發展成為全球性的壟斷機構。

三、美國運通(America Express)

美國運通公司是一家獨立的股份制有限公司,創立于1850年,初期主要經營速遞貨運業務。此后,美國運通公司不斷擴展業務領域,推出了一些與金融服務有關的新業務,1958年美國運通卡正式發行;1962年美國運通卡的國際銀行卡業務與旅行支票業務的不斷增長促成并發展了獎國運通公司第一個全球電腦系統.運通將信用卡與旅游服務兩類業務很好地結合起來,在美國及全球市場份額中占有重要位置。


與維薩和萬事達國際組織不同,運通是全球信用卡領域中最大的一家獨立經營信用卡業務的跨國公司.是一家封閉的銀行卡組織,同時做發卡業務和收單業務。1966年運通向美國中高收人階層推出了運通金卡;1970年美國運通公司推出了運通公司卡;1984年又向高收人階層推出了運通白金卡。迄今為止運通已在175個國家和地區以49種貨幣發行了運通卡,構建了全球最大的自成體系的特約商戶網絡,特約商戶超過500萬家,并擁有超過6000萬名的優質持卡人群體。可以說,運通服務于高端客戶的歷史長達百年,積累了豐富的服務經驗和龐大的優質客戶群體。

四、日本JCB(JapanCredit Bureau) :

JCB信用卡是JCB信用卡公司推出的信用卡品牌。JCB公司是日本最大的信用卡公司,也是唯一獨立于美國信用卡體系的信用卡集團。1961年,JCB作為日本第一個專門的信用卡公司宣告成立,發展至今,其業務范圍追及世界各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JCB信用卡的種類成為世界之最,達5000多種。JCB的國際戰略主要瞄準了工作、生活在國外的日本實業家和女性。為確立國際地位,JCB也對日本、美國和歐洲等商戶實行優先服務計劃,使其包括在JCB持卡人的特殊旅游指南當中。


五、大萊(Dinners Club)

大萊卡于1950年由創業者McMamaca創辦,是第一張塑料付款卡,最終發展成為一個國際通用的信用卡。1981年花旗銀行接受了Dinners Club Intentional卡。


大萊卡公司的主要優勢在于它在尚未被開發的地區增加其銷售額,并且鞏固該公司在信用卡市場中所保持的強有力的位置。該公司通過大萊現金兌換網絡與ATM網絡之間形成的互惠協議,從而集中加強了在國際間市場上的地位。大萊也是一家封閉的、獨立的銀行卡組織,它的運作機理跟運通很相似。

六、中國銀聯

中國銀聯全稱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稱:China UnionPay Co.,Ltd.)。中國銀聯是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人民銀行批準設立的中國銀行卡聯合組織,成立于2002年3月,總部設于上海是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的、由八十多家國內金融機構共同發起設立的股份制金融機構。

目前已擁有近300家境內外成員機構。作為中國的銀行卡聯合組織,中國銀聯處于我國銀行卡產業的核心和樞紐地位,對我國銀行卡產業發展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各銀行通過銀聯跨行交易清算系統,實現了系統間的互聯互通,進而使銀行卡得以跨銀行、跨地區和跨境使用。在建設和運營銀聯跨行交易清算系統、實現銀行卡聯網通用的基礎上,中國銀聯積極聯合商業銀行等產業各方推廣統一的銀聯卡標準規范,創建銀行卡自主品牌;推動銀行卡的發展和應用;維護銀行卡受理市場秩序,防范銀行卡風險。中國銀聯的成立標志著“規則聯合制定、業務聯合推廣、市場聯合拓展、秩序聯合規范、風險聯合防范”的產業發展新體制正式形成,標志著我國銀行卡產業開始向集約化、規模化發展,進入了全面、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婷婷俺也去俺也去官网,日本高清不卡aⅴ免费网站,巨爆乳寡妇中文bd在线观看,国语自产拍在线视视频